2006年8月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一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棍棒下的孩子易施暴
专家提醒:孩子杀人家长有责,家庭教育应和风细雨
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申屠清儿

  “真的没想到,这个孩子会杀人。”说起李可(化名)这个孩子,杭州市余杭区的王某感到很意外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是李家的邻居,他万万没有想到,一个14岁的孩子能干出杀人这样的事来。
  目前,这一案件已由公诉机关以李可涉嫌故意杀人罪起诉至余杭法院,法院将择日进行开庭审理。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孩子拿起刀刺向熟人?”8月7日,记者赶往余杭,对李可的家人及其邻居进行了采访,试图从中找出点点滴滴的答案。

  手机纠纷:花季少年痛下杀手
  李可在几年前随父母从安徽来到余杭打工。由于全家人的省吃俭用,不久之后,李家便用辛苦积攒起来的钱在余杭开了一间规模不大的杂货铺。杂货铺的生意很好,李可的父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杂货铺的经营中。曾经有人劝过他们,工作这么忙是不是应该请几名小工来帮忙,不然,家里都没人管了。可是李可的父母为了节省开支,还是自己起早贪黑地做。
  2005年,李可的姑姑第一次把男朋友季城(化名)带回了家,由于在余杭并没有其他什么亲戚,季城一有空就往李家跑,一来二去,彼此就很熟了。李可性格较内向,身边没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,他把季城既当成了姑夫又当作了自己的铁哥们。
  2005年12月的一天,李可与季城用扑克牌赌大小。季城表示,如果李可赢了,就把自己的手机给他。但是当李可真的赢了之后,季城却反悔了。
  两人为这事儿闹得非常不愉快。12月18日,季城将此事告诉了李可的母亲,想让她出面帮自己拿回手机。
  哪里知道,李可的母亲当即将孩子关进了柴房,用板凳和成捆的甘蔗对着李可就是一顿打。
  被暴打一顿的李可要找季城报复。当天夜里,李可拿着铁锤在自家租住房门口等候季城,但是季城一直没有出现。李可于是认为是季城“害得我一夜没有睡觉”,更加怒火中烧。
  第二天傍晚,李可喝下8两左右的尖庄白酒,携带一把匕首来到季城的租住房内。惨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——李可用匕首朝季城的左下腹部猛捅一刀,致使季城受伤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经鉴定,被害人季城系遭锐器戳刺致大动脉破裂失血死亡。

  如此管教:动不动就打孩子一顿
  “我觉得,李可这孩子走到今天这一步,多多少少和他爸爸妈妈有关。”李家的邻居王某告诉记者,平日里李可的父母只专心经营小店,对孩子要么不闻不问,要管的时候就是关进柴房暴打一顿。
  王某告诉记者,他家里由于房子小,做晚饭总是将煤炉拎到门外。去年,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要来他家吃晚饭,他把煤炉拎到了门外,锅里炖着老鸭自己到屋里睡觉了。他睡醒后却发现,锅里多了一团煤球。
  心痛不已的王某觉得,这肯定是有人在搞恶作剧,可这放煤球的人是谁呢?一时吃不准的王某决定通过日后的观察来解开这个谜底。
  两三天后,他发现李可往他正在烧的水里放煤球。气愤不已的王某将这事儿告诉了李可的母亲。
  哪里知道,还没等他把话说完,李可的母亲便非常不耐烦地说:“不要和我来说这些事儿,这种话我最不爱听。”这一闭门羹让他目瞪口呆。
  几天下来,往锅里扔煤球的事儿还在不断发生,这让他觉得有必要再上李可家一趟。在他这次“登门拜访”之后,李可被其母亲关进柴房狠狠地打了一顿。
  “这血印儿让我这个外人看了都心疼,孩子是要管,可也不能这样管啊。”王某回忆起当初的事儿只摇头。
  对于王某的心疼,李可的母亲可并不认同,她觉得孩子不打是不会成材的。“平时我们做生意也忙,对孩子的管教少了些,所以就采取了这种集中管教的方式。”李可的母亲告诉记者,孩子出了这样的事儿让她感到非常痛心,她觉得这是自己对孩子打得还不够的缘故。

  专家点评
  教育要和风细雨,棍棒教子要不得
  “孩子干出杀人的事来,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似萍告诉记者,她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最大的忌讳就是管的时候棍棒相加,不管的时候放任自流。
  韩似萍认为,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,而父母的言行恰恰就是一支画笔,孩子干出的事情就折射出了大人平时的言行。“比如李可这个孩子,因为一点点小事把自己姑姑的男友给杀了,说明这个孩子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,而这与其父母在管教他的时候经常采取暴力手段不无关系。”韩似萍告诉记者,对孩子进行粗暴的管教,不仅会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,更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,从而使管教的效果适得其反。
  “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和风细雨,应该通过平等的交流把生活哲学自然而然地传授给孩子,让他们从平时的生活中获取做人的道理。”韩似萍觉得,李可的悲剧已足以敲响警钟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千万要慎之又慎。